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三门峡:扮靓金三角 增辉大中原

      101181701m.jpg

        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包括山西的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的三门峡市和陕西的渭南市,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近年来,四市政府不断推进在基础设施、产业整合、农业合作、旅游联动、金融商贸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试验区交通同网、产业同步等“八同”大格局基本形成。2009年10月,国务院将开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试验工作纳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黄河金三角区试验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跨省区域合作条件。一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金三角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已经形成,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便利。二是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铝矾土矿储量占全国14.5%,镁、钼、金和芒硝的探明储量均居全国第二位,焦炭产能占全国14%,氧化铝产能占全国45%,金属镁产能占全国50%以上,钼精粉产能占全国50%以上,黄金产量占全国15%;苹果种植面积700万亩,年产700余万吨,浓缩果汁产能90万吨,分别占全国1/5、1/4和1/3;芦笋产量、加工能力和销量居全国之首。三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华山、中流砥柱、壶口瀑布等景区享誉海内外,形成了“中华根·黄河魂”旅游主体形象,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构建大通关,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近日国家编办分别对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作出批复,同意设立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三门峡海关。此前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门峡办事处已经挂牌开办,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大通关机构建设,将巩固果汁、汽车轮毂和铜箔等优势产品的出口,扩大机电、装备制造和新能源等新兴产品出口,同时能吸引周边优势出口产品向三门峡集聚,使之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建设大交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前三门峡“三纵四横”交通黄金十字架雏形显现;与其他三市联建成的风陵渡等5座黄河公路大桥等设施,使黄河金三角初步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为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繁荣大商贸,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三纵四横”交通枢纽即将形成的机遇,加快金三角物流信息中心、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澳门名嘉广场、浙江义乌商贸城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城市。力争经过5~10年努力,使三门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突破100万人。

  打造大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围绕构建“一核四区”五大旅游板块,重点抓好中流砥柱、黄河丹峡等标志性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沿黄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努力把三门峡建成黄河金三角游客集散地和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培育新支柱,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柠檬酸金钾、兴邦纳米离子膜、1000万标方煤制气及精深加工﹑7000吨多晶硅和光伏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通过新上一大批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精深加工和科技创新转变。

  站位金三角,放眼大中原。一个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三门峡,一定能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增光添彩。